(资料图)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考察了两个文化地标——中国国家版本馆和中国历史研究院,并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曾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踏上民族复兴的新征程,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植根中华文化沃土、顺应时代潮流,保持思想定力、增强文化自信,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新征程中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绚丽篇章。
追本溯源深挖“昨日之中国”赓续文化血脉。“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翻开历史长卷,从甲骨文字到秦砖汉瓦,从结绳记事到竹简纸张,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明赋...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不倒、绵延不绝,就源于守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条根脉。历史实践也充分表明,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坚实根基和基因密码,只有全面深入的去学习了解传统文化,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才能在向传统学习中坚定文化自信,用传统文化培根铸魂。作为中华文化的新时代传承人,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细思品悟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典范;要扎实做好历史遗迹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探索推进历史典籍资料数字化呈现与智能化运用;要广泛开展历史文化的综合性研究,拓展普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传承优秀民风民俗,讲好传统文化故事,传播历史好声音。
守正创新建设“今日之中国”焕发时代光彩。“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走进历史长河,从张骞通西域到郑和下西洋,从西学东渐到东学西传从古丝绸之路到今“一带一路”...五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传承一直在兼收并蓄中日久弥新,创新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最鲜明的禀赋。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战场,需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迎接挑战,最根本的是改革创新。”作为中华文化的新时代传承人,要广泛“引进来”,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学习接收新文化,精准掌握世界文化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新特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文化、先进技术等,努力在跨国文化交流中当好“东道主”;要大胆“走出去”,以“百家争鸣”的魄力传播弘扬传统文化,进一步打通中外文化交流壁垒,大胆向世界推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孔子学院、“汉语桥”等平台载体搭建中外文化沟通交流的“直通车”;要做好“大融合”,以“千锤百炼”的姿态去粗取精,始终立足我国基本国情,萃取提炼其他优秀文明的文化精髓与精神养分,避免囫囵吞枣、照抄照搬,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表现形式和生命活力,画好世界文化融合共促的“同心圆”。
继往开来谱写“明日之中国”铸就历史辉煌。“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五千年文脉涵养了巍巍中华,日月其迈,岁律更新,回首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历史犹在眼前,站在新的起点,却又深刻感受到百年大党初心如磐,亿万人民使命在肩...征途漫漫,还需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作为中华文化的新时代传承人,要始终做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要立足时代、把握时代,坚定文化自信,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认识和对待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牢牢守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要扎根本土、服务人民,以人民为创作主体和服务主体,为人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食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鉴往知来,向史而新。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始终牢牢守住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与“血脉”,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分,赓续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激扬澎湃血脉的中国力量,相信我们必将书写复兴伟业新篇章、铸就中华文明新辉煌!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胡舒美(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上一篇:罗马诺在个人频道中谈论赫伊伦德和曼联的情况:“我...|环球头条
下一篇:最后一页
Copyright 2015-2022 太平洋导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