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海外需求激增,充电桩出海正当时

来源:搜狐汽车    时间:2023-08-04 11:08:22

关注「兰迪出海」公众号,为您一站式解决涉外出海法律问题!

更可获得定期分享干货,时刻把握海外最新动态,为您的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桩逐渐成为新能源投资的新赛道。经历国内市场的充分竞争后,充电桩企业开始出海抢滩,海外广阔的市场以及多国政策的引导为中国桩提供了新机遇。然而,充电桩作为新能源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易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这种背景下,充电桩如何寻求出海机遇?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资料图片)

一、国内市场疯狂“内卷”,出海抢滩成必然

(一)国内市场内卷

新能源汽车爆发产生新需求,充电桩便是主要的新需求之一。由于前期市场容量大、生产者少,国内充电桩市场呈现一片“蓝海”。但是,在经历了前期“”之后,目前国内市场需求增速开始放缓,而主要城市核心地段充电桩布局也到达瓶颈期。这种局面在短期内很难逆转,中国充电桩相对过剩的产能势必要通过新市场得以释放。

(二)中企出海优势明显

相较于外国充电桩企业,中企经过充分市场竞争的检验和技术迭代,许多中企已经拥有了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和专利。其中,中国企业在直流桩技术上的优势明显。海外充电桩整桩销售目前仍由国际老牌电气厂主导,但国产直流柱有望以技术、成本优势突破。

同时,中国企业在价格上占据明显优势。由于材料和人工成本低,中企在价格上与ABB、德国等企业相比有很大竞争力。并且,部分中企在海外市场布局较早,已经具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二、海外市场:市场需求与政策补贴双重激励

(一) 市场需求

以欧美为代表的海外市场需求明显。截至目前,欧美充电桩存量整体偏少,车桩比相对中国来说偏高。从增速上看,欧美充电桩数量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而在结构分布上,欧美的直流快充桩较少,快充市场仍有需求缺口。从价格上看,同功率的充电桩在欧美市场的售价显著高于国内,尤其是直流桩的差价较高,且还需要另外考虑安装费用、人工成本。

(二) 政策补贴

为了解决充电桩缺少的问题,欧盟及欧洲多数国家推出了相应的具体建设要求与补贴政策,以鼓励充电桩产业发展。例如,2021年欧盟提出将在2023 年底前为TEN-T网络提供15亿欧元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和加氢站。德国先后追加投资资金建设充电桩,提供最高可达80%的补贴额度;法国则对安装的充电桩给予平均30%的补贴比例,有些场景的补贴比例可达40%。

除此之外,欧洲部分国家的充电桩政策还体现出了对发展直流快充桩的倾斜。欧盟的充电桩项目中15亿欧元将用于建设直流快充桩;另外,根据的2022年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发布的计划,用于投资公告充电桩占比高达69%的资金被用于投资公共快充桩。

而在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有望加速充电桩建设进程。2022年8月出台的IRA法案对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税收抵免金额上限进行了上调,商业用地的充电桩安装费用抵免金额增加到100000美元,其适用范围也有所增加,预计IRA法案的出台将对充电桩产业链中下游的发展产生长足的促进作用。

三、出海拦路虎:认证标准与限制政策

(一) 复杂昂贵的认证标准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认证标准存在差异,充电桩企业出海需要通过一系列认证,普遍存在一定难度,且成本高昂。当前,全球充电桩主流认证标准有欧盟CE认证,美国UL、FCC认证,德国TUV认证,日本PSE认证等。

其中,欧洲CE认证费用50-60万元,整个流程要经过项目申请、资料准备、产品检测、编制报告、递交审核至签发证书6个阶段;

美国UL认证,费用在100万元以上,周期为7个月。如果是公用事业侧项目,则需要供应商额外认证,甚至拿到政府准入许可。难度上看,美国UL认证大于CE认证。

(二) 严苛的限制政策

当前逆全球化背景下,充电桩作为新能源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出海时必然需要考虑出口国家与地区的政策。近年来,美国拜登届政府近期对华科技限制与制裁政策进一步加压,其中,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链成为其系列新规的焦点。

今年2月,美国政府提出,所有接受该国《基础设施法案》补贴生产的充电桩必须在当地制造,任何铁制或钢制充电器外壳或壳体的最终组装,以及所有制造过程也都要在美国进行,而且这项要求立即生效。也就是说,美国境内部署的充电桩,只要接受过联邦政府的资助,其生产国必须是美国。

这一规定在短期内将对中资充电桩企业产生较大影响,新规定只适用于联邦政府资助的充电桩项目,不影响其他市场。此外,中企也可以通过与美国本土企业合作、在美国建立生产基地等方式来适应规定,继续开拓美国市场。

虽然当前对充电桩产业的政策限制集中于美国,且对“中国桩”的影响有限。但是,随着美国在逆全球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美国对华优势产业链制裁风险仍在继续。同时,绿色保护主义在欧美大行其道,政府通过蓄意制定一系列苛求的环保标准,以及技术壁垒、原产地规则、政府采购、竞争、环境和劳工标准,对来自国外的进口商品加以限制。

新能源领域,欧美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制裁已经出现苗头,与之密切相关的充电桩产业将来受到同样对待。因此,中资充电桩品牌出海必须认真研究并应对出口地随时可能出现的限制政策风险。

三、出海策略

(一)限制政策下的求生策略

拜登政府限制政策虽然看似来势汹汹,但对充电桩企业影响有限。

根据这一政策,充电桩企业或相关建设方要拿到相关补贴,并必须在美国本土生产且组装。对于这一点,充电桩零部件及模块出口商不受影响,而整桩出海企业可以将国内生产的零部件在海外组装,从而规避限制政策的影响。

对于“占总成本55%的零部件在美国本土生产”这一要求,整桩企业或者关键零部件企业可以当地与代工厂合作或者在美自行投资设厂。当前美国充电桩市场正处于蓝海爆发期的背景下,充电桩产普遍远高于国内,对直流电充电设备需求大,即便代工厂或当地设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成本,中国企业仍然有利可寻。

(二) 开拓新市场

面对欧美国家地缘政治风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一些企业开始着手在新兴市场上率先发力。

目前,拉美市场正成为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抢滩的一大重要市场。新能源席卷全球,2022年世界新能源渗透率达到了21%;而拉美三巨头巴西、墨西哥、智利的新能源占比渗透率仅为2.5%,远远低于中国的28%,略相当于中国2018年的水平。虽然拉美市场新能源发展起步较晚,但后期增长潜力非常大。智利政府已经宣布,2035年将完全禁售燃油车。哥伦比亚、波多黎各、巴拿马分别提出了新能源车型的保有量目标。

而在充电桩市场上,拉美还处于拓荒阶段,2022年巴西、墨西哥、智利的充电桩仅为4320多个,并且分布非常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商场和写字楼,私人电桩集中在富人区和中产区,是目前当地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新能源车的最大困扰。随着拉美地区新能源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拓展,充电桩必然成为拉美新能源的下一个着力点。

除此之外,东南亚国家也为中国桩提供了机遇。一方面,东南亚国家当前仍处于电动汽车和配套充电桩处于发展的相对早期阶段,随着新加坡、印尼、泰国等国家逐步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以及燃油车淘汰计划,充电桩市场将被逐步打开。另一方面,东南亚大多采用欧盟CE充电标准,是国内企业出海全球的重要跳板之一。例如,目前许继电气、绿能慧充等企业已经开始在东南亚国家的布局。

【兰迪出海】:兰迪律师事务所涉外法律团队,致力于为企业出海投资提供一站式法律、财税服务。全球40+分支,覆盖东南亚、欧美及非洲各国,服务100+上市公司成功出海,1700+投资项目落地。用我们的知识和经验,帮助更多中国企业成功走向世界。

关注「兰迪出海」公众号,为您一站式解决涉外出海法律问题!更可获得定期分享干货,时刻把握海外最新动态,为您的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推荐内容

Copyright   2015-2022 太平洋导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