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一日,在二○二三年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榆林站)上,工作人员向客商介绍米脂小米。
(资料图片)
“红枣还能做咖啡?真是稀奇!”
“细挂面竟然是空心的?”
……
8月1日,在榆林市世纪广场,众多游客被2023年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会(榆林站)上来自全省近百家企业的特色农产品所吸引。他们惊叹于原本平淡无奇的农产品,在一番奇思妙想的加工后,“魔术”般变成一种“农业艺术品”。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人们从追求“吃得饱”“吃得好”变为“吃得健康”“吃出花样”。在科技的助力下,勤劳的榆林人民用智慧为农产品赋予艺术的元素,让农产品碰撞出了新的“火花”,玩出“新花样”。
此外,通过举办此次对接会,在为观展群众送上一场饕餮盛宴的同时,参会企业积极谋求更加畅通的销售渠道,为陕西农特产品插上了飞向全国市场的“翅膀”。
红枣拓宽“朋友圈”
在我国,红枣种植历史悠久,形成了独有的红枣文化。
8月1日,记者带着好奇的目光走进产销对接会展示区,神木展位前引得不少市民围观。红枣咖啡、红枣能量饮、红枣沙棘饮料……在曼乔红枣科技展示区域里,红枣产品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规划建设了红枣加工厂,让红枣拓宽‘朋友圈’,和各类饮品原材料相结合,转变为红枣系列饮品,实现红枣深加工。”陕西华和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小峰介绍,“榆林沿黄片区有着悠久的红枣栽培历史。我们当地把红枣又叫母枣。前些年,因竞争优势不明显,加上年轻劳动力的流失,红枣产业发展步入了瓶颈期。为此,我们建立了加工厂,研发红枣系列产品,不仅为当地的红枣打开了销路,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
曾经,红枣减产滞销。现在,红枣与咖啡、饮料等新鲜元素的结合,让榆林沿黄片区的红枣焕发出了年轻、时尚的生命力。
小米的“N”种吃法
黄澄澄的小米,除了熬粥,还有多少种吃法?
在米脂农产品展区,围观客商的队伍排起了长龙,见识小米的“N”种制品:甘醇香甜的米酒、松软甜糯的糕泡泡、酥脆可口的小米锅巴……小米“变着戏法”出现在展厅上。
参展客商、陕西银波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常浪浪正在向观展群众和参展嘉宾详细讲解米脂小米的特点。他说:“我们的小米,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颗粒饱满圆润,颜色金黄,煮粥会结一层厚厚的米油,又香又有营养。”
米脂县高渠乡马家沟村村民姬宏军也来到展会现场,他说:“我们这里的谷子不上化肥,长出来的谷穗又长又大。陕西银波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每年都会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上门收购谷子。我的这十几亩谷子,年收入有3万元左右。”
“我们在对接会上结识了许多参展客商,大家围绕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打造农产品品牌、让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对我们理清下一步发展思路有很大的帮助。”常浪浪说。
除展示各地优质特色农产品外,产销对接会还开设了网络直播间,邀请助农主播在快手、抖音等平台现场直播带货。同时,工作人员还将各参展企业在快手、抖音等平台的店铺链接进行整合推送,让广大消费者通过手机即可选购特色农产品。
特色农产品走出陕西
“这面条是真的吗?”“原来,手工挂面是这么晾出来的!”进入展示区,吴堡县展位里挂满各色手工空心挂面的晾面架引来不少群众好奇的目光。
来自山东的客商丁全贵看到吴堡的空心挂面十分动心,当天就签订80万元的订单。他说:“我要将陕西的特色农产品带回家,让山东的父老乡亲也尝尝空心挂面。”
活动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型电商企业、知名商超企业、农产品流通平台企业、产品加工企业代表来榆林开展采购对接,共达成近千万元的销售订单。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榆林市围绕陕西现代农业先行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和全国知名现代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两区一基地”建设目标,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截至目前,榆林市已发展形成了以羊子、马铃薯、山地苹果、大漠蔬菜为主导,以小杂粮、中药材等为重点的“4+X”特色现代农业体系,横山羊肉、子洲黄芪、清涧红枣、定边马铃薯等14个产品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相信随着采供双方的进一步交流,销售成果将更加丰硕。”榆林市副市长杨向喜说,“希望各兄弟城市能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拓展合作空间,实现农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发展。”
以此次产销对接会为“媒”,榆林市加快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搭建更多合作交流平台,让榆林的生态、绿色、优质农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编辑:张芬
Copyright 2015-2022 太平洋导报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